找到相关内容334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藏历六月初四 巨大的青衣(7月17日--18日)三亚全体同修放生!!!

    喜闻佛法,发菩提心,信愿念佛.----放生功德回向所有参加与随喜小组放生的成员,愿大家和一切众生以此放生功德均能先我成佛,速急无勤证悟佛道!!!----愿我摄入所有众生的怨憎、爱别离、五阴炽盛...张新华:回向宝宝齐雯雯聪明可爱,身体健康.齐红彦工作顺利,步步高升.张治平张景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.张新红齐相友怨亲债主早日往生西方净土,离得乐,身体早日恢复健康!!!多伦多众师兄:回向黄瑞娟、赵元、...

    三亚放生聚德组

    |活动|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7/16380010591.html
  • 第三只眼看生命的痛苦

      (三)、八。《大涅槃经》中说,人生有八,即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等八种。  1、生。脱离母体之前,要受挤压之,脱离母体之后,要受恶浊空气的刺激之,更要受粗重的...丧偶,老年丧子,这是死别,都是那么让人痛苦。  6、怨憎。“不是冤家不聚头。”天下虽大,却处处都是自己不愿相见的人,低头不见抬头见,想回避也回避不了,真是让人苦恼万分。  7、求不得。现代社会,...

    释来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2639832.html
  • 佛教与科学——信仰使道德趋向高尚

    )。佛教说“人生是”,这是佛亲自体验证得的。  佛把人生的概括为:“生(婴儿在胎、出胎时,小孩生出来就哭,啊!)老、病苦 、死怨憎(与所怨憎的相聚)、爱别离(与所爱的分离)、求不得、五取蕴( 取是烦恼,五蕴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,这种概括我们都有体会,用不着去取证。生、老 、病、死四不用说了。我们见到多少人家不听话、不学好的孩子赖在家里出不去——“怨憎;听话学好...

    君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2839912.html
  • 学佛四大纲领

    无间等(指断种种习气),究竟边(指彻底解脱)。”  二、谛当知当解  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观察:一、表层:包括生、老、病苦、死、爱别离怨憎(喜欢的人不能在一起,不喜欢的人偏偏在一起)、...、而变得更加自我中心,而不以为;一旦不以为就无法变成修行的助缘,反而成为习惯性的中作乐或习气更强的趋乐避行为,人类社会总是“比上不足、比下有余”,这么一比,无常力下的生生灭灭就很难有具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940459.html
  • 佛教的“慈悲”——兼与孟子“恻隐之心”的比较

    怨憎、求不得和五盛阴;“三”是指苦苦(身心受苦时所生的),坏(乐境失时所感受的)和行(诸行无常迁流不息所得的)。  5 法空《观世音菩萨与普陀圣迹及奇迹》,载《台州佛教》1998年...、最感亲切的,恐怕要数观世音菩萨了。‘观音大士,悉号圆通,十二大愿誓弘深,苦海渡迷津,救寻声,无刹不观身。’” 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受到民众广泛的信仰,其根本的原因乃在于观世音菩萨具有救苦救难的慈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4941567.html
  • 略释出离心

    人身是为暇满人身。此暇满人身难得易失,虽为诸乘之所依,然本体是、无常、不净和空,故应觉悟而生发出离心。  人生:总说八——生、老、病苦、死、爱别离怨憎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;三—...三界具缚凡夫,外迷于五欲六尘,内执于常乐我净,是故起惑造业而舍身受身,如水车般循环不断地流转于六道中。佛见众生沉溺于生死苦海中不知出离,即为宣说四谛等妙法,教令众生知断集、修道证灭而出离三界。  ...

    释法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5642458.html
  • 其实人人都需要佛法

    有问题。什么问题呢?就是人生有烦恼、痛苦、困惑。另外,探究生死问题,寻找生命的归宿和人生的意义,也是我们学佛的目的。如果不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佛,往往就流于迷信,或变成功利性学佛。总的说来,人生的苦恼,至少包括:诞生的苦恼(生);老衰的苦恼(老);病痛的苦恼(病苦);死亡的苦恼(死);遇到可憎的事苦恼(怨憎);同亲人别离的苦恼(爱别离);所想要之物不能得手的苦恼(求不得);构成人身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0045739.html
  • 浅谈中国儒道佛文化的特征与共性

    禅宗、净土宗、密宗。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为天台宗、法相宗、华严宗和净土宗,影响最大的则是禅宗。 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“四谛”法,“谛”的含义是真实深刻,“四谛”是指“、集、灭、道”。“”是说“人生皆”,包括生、老、病、死之,“求不得” 欲望得不到满足之,“爱别离” 生离死别之,“怨憎”与难于相容的人一起相处之,“五取蕴”执迷于五蕴和合的虚空本身,认作是真实存在而导致的。...

    果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451822.html
  • 十法界与六道

    在人间投生,除了上述四外,还有求不得、爱别离怨憎及五取蕴。   修罗道   修罗亦称为“非天”。他们的福报很大,与天界众生相去不远。生于此道中的众生,于过往生中的善业力极大,却因其嗔恨的...业者,投生于地狱道中,经历几十万亿年才有可能离开此道之。   地狱道的众生,并不由母胎所出,亦非因卵而出,而是化生出的。在八大热地狱中投生的众生,受著各式各样的大。在有些热狱中,众生互相砍杀,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1453030.html
  • 《无间道》的佛学意蕴

    痛苦也;五曰怨憎;六曰爱别离;七曰求不得,有所欲求而不得满足也;八曰五盛阴。影片中对许多都有提示,但究竟主要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在折磨着影片中的人物呢?答案是“求不得”,影片中的两个主人公...《无间道》的佛学意蕴  原载《电影文学》2009年第3期,第66-67页,作者高慎涛  摘 要:电影《无间道》片名中的“无间”语出佛教经典,影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发展与佛教“谛”紧密相连,...

    高慎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5769573.html